嘀嗒出行两次冲击港股IPO失败 安全、合规方面仍面临挑战

据港交所披露,嘀嗒出行于2021年4月13日二次递交的招股书文件已经失效,这意味着嘀嗒冲击IPO再次以失败告终。截至发稿,嘀嗒出行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首次向港交所公开递交招股书,欲抢跑“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但半年之后,其递交的上市申请显示失效。当时嘀嗒出行回应称,“交表后6个月更新上市申请资料是正常程序,具体更新时间以港交所公告为准。”

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递交更新后的招股书,港交所仍未予通过。有消息称,这可能与其在部分城市落地网约车服务的牌照问题有关,但嘀嗒出行未就该消息进行回应。

据悉,自首次递交招股书后,嘀嗒出行便因业务单一、安全合规等问题备受质疑。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嘀嗒出行二次IPO失利似乎并不意外,也未引起太多关注,要重新吸引资本市场注意,嘀嗒出行亟需新故事。

没有护城河带来的内忧外患

根据招股书,嘀嗒出行营收主要来自三块:顺风车、网约出租车、平台广告。其中,2018年至2020年,顺风车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6.3%、91.9%、89.2%。这意味着,嘀嗒出行的业务结构暂时还是比较单一,主要靠顺风车。

顺风车的一大特性是轻资产运作。招股书中也有提及:由于根据适用法律及法规,顺风车仅允许私人载客汽车提供且不作商业用途,因此没有与车队管理相关的运营成本,亦没有经营许可证及执照的要求。此外,由于私家车主通常已预先确定旅程的目的地,彼等收取的乘车费通常是出行成本的分摊,因此顺风车平台一般毋须提供大量补贴。由于该等特征,顺风车平台可以收取较低的服务费,并以对乘客有吸引力的价格促进顺风车服务,同时取得强劲的财务表现。

正是由于这种轻资产特性,嘀嗒出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盈利的出行平台。2019年及2020年,嘀嗒出行经调整净利润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3.16亿元和3.43亿元。反观滴滴,2018年至2020年累计净亏损达353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顺风车虽然无需太多运作成本,却也很难形成护城河。技术上,车主与用户的匹配,对其他出行平台来说并不难。而嘀嗒出行能够靠顺风车迅速崛起,除了一开始就选对了顺风车赛道,很大程度上也有运气的成分在。

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崛起于2018年。2018年8月,滴滴由于两起安全事件宣布下架顺风车业务,直到2019年11月才重新上线。趁着劲敌失手,嘀嗒出行在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用户,成为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不过,随着滴滴恢复顺风车业务,以及哈啰、曹操等平台加入战局,嘀嗒出行重新面临挑战。据易观数据统计,2020年4月中国顺风车服务平台月活跃用户规模数据显示,滴滴依然以5334万人位列第一,哈啰以1637.5万人排名第二,而嘀嗒仅以557.9万人排名第三。

业务模式单一潜藏着很大发展隐患。这一点,嘀嗒出行CEO宋中杰也早早看到了。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增长是每个公司的终极目标,但顺风车仅仅占出行市场的15%,这就意味着该业务的天花板并不高,增长必会受到限制。”

所以,在2017年,宋中杰就做出决定,嘀嗒要做出租车。招股书显示,嘀嗒2019年度完成出租车搭乘网约订单1.1亿份,截至2020年6月30日,嘀嗒已在86个城市提供出租车网约服务。出租车业务成为嘀嗒的另一个增长极。

但值得一提的是,嘀嗒看似是错位发展的网约出租车业务也面对着强敌环伺的局面。

2020年9月,滴滴将旗下“滴滴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同时宣布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2021年3月,滴滴成立“出网生态发展部”,推动出租车和网约车融合发展。此外,聚合平台高德打车、美团打车也相继上线出租车服务,高德打车还与新月联合、北方北创等北京多家大型出租车企业达成巡游车网约化合作。待这些出租车完成接入,高德将拥有超过3万辆出租车运力,占北京巡游出租车总量的一半。

以此来看,被视为嘀嗒“另一条腿”的网约出租车业务同样陷入激烈竞争。竞争对手要么背靠巨头、要么是上市公司,嘀嗒的出租车业务想获得快速推进并不容易。招股书显示,上线三年,嘀嗒出租车业务贡献的营收仍十分有限,2020年尚不足5%。

安全、合规方面仍面临挑战

在网约车、顺风车市场,滴滴由于规模大,一直处在聚光灯下。2018年滴滴在顺风车运营上栽了大跟头,给了嘀嗒出行趁势崛起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嘀嗒顺风车业务就没有问题。除了业务模式单一之外,安全、合规一直是嘀嗒出行面临的挑战。

今年以来,嘀嗒顺风车曾被曝光多起安全事故。2月,广东佛山一女大学生通过视频反映,搭乘嘀嗒顺风车时遇到车主临时加价的不合理要求,该车主甚至恐吓称,不加钱就在车里住一晚;3月,有网友爆料在云南搭乘嘀嗒顺风车时,因目的地不一致与司机发生争执,过程中因司机关车门导致其腿被夹伤;8月,一位女网友发布视频称,她在乘坐嘀嗒顺风车时与司机发生纠纷,司机竟然拿着“警棍”追杀自己。此前,还有乘客爆料,乘坐嘀嗒顺风车被司机甩客并猥亵。在黑猫投诉平台,与嘀嗒顺风车有关的投诉多达1806条。

对此,嘀嗒曾在第二次递交的招股书中指出,今后监管机构可能会提高对顺风车平台的监管审查水平,同时新法律及法规的出台可能对嘀嗒出行的业务有影响,嘀嗒出行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该等变化,且可能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合规成本。

根据招股书披露,嘀嗒顺风车平台累计曾接获77宗行政罚款,每宗罚款由人民币5000元至人民币30000元不等,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合共为人民币207万元。具体到安全成本上,嘀嗒出行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0年,其安全成本分别为100.5万元、949万元、1196.4万元。

即便已经是顺风车领域的老大,安全、合规问题始终是悬在嘀嗒头上的一把剑。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中国多个地区的地方机关已颁布规则规范及监管经营顺风车服务的平台。由于应用、诠释及实施该等规则及其他相关法律及法规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无法保证完全遵守该等地方规则,且已经及可能继续面临申索、诉讼、仲裁、行政诉讼、政府调查及其他法律及监管程序。

嘀嗒出行能讲出新故事吗?

从业务层面来看,如今嘀嗒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业务单一。

正如上文所述,顺风车是帮嘀嗒赚了不少钱,使其在一众出行平台中率先实现盈利,但也可能限制嘀嗒的发展。一来,顺风车市场整体盘子有限;二来,安全合规层面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出租车业务遭遇巨头围堵,短期内也难以快速推进。嘀嗒在招股书中提到,其产品未必能够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或根本无法获得市场认可。

广告及其他服务曾经是嘀嗒出行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两年该业务的营收占比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33.7%减少至2019年的7.0%,并进一步下降至2020年的5.9%。与之对应的该部分收入分别为3966.5万元、4099.4万元、4692.6万元,相对增速较为平缓。

已经两次冲击港股IPO失败的嘀嗒出行需要新的故事,来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

根据招股书,嘀嗒下一步将会对人工智能和智能驾驶等领域进行重点发力,但在这些领域,嘀嗒想要做出成绩也不太容易,毕竟滴滴、高德等平台早已入局。滴滴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去年已面向公众开放,同期高德打车与文远知行合作开发的Robotaxi服务也在广州正式上线。

截至发稿,嘀嗒出行暂未向外界披露,是否会继续冲击港股IPO。但有一点,如果没有新故事,嘀嗒出行怕是很难打动资本市场了。

推荐DIY文章
苹果测试可变刷新率新屏 着手解决iPad mini果冻屏问题
Material You引入 Android 12游戏中出现崩溃情况
Redmi K50系列曝光 手机屏幕获得权威机构认证
将logo悬浮在机身上 Redmi Note 11全球首发全息悬浮工艺
京东双11畅销榜数据发布 Redmi K40拔得头筹
曝小米Redmi骁龙870新机已在路上 定位中高端旗舰
it